化疗副作用之骨髓抑制

肿瘤问诊网 肿瘤科普 2023-11-17

摘要:骨髓抑制就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下降,主要就是表现为血象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下降,大多数的化疗药物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,比如卡铂、异环磷酰胺、长春碱类、阿霉素等。骨髓抑制往往...

咨询肿瘤病情,可添加医生微信:19337110035

  骨髓抑制就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下降,主要就是表现为血象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下降,大多数的化疗药物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,比如卡铂、异环磷酰胺、长春碱类、阿霉素等。

  骨髓抑制往往是影响化疗的一个关键因素,一方面骨髓抑制会影响化疗的效果,另一方面会使病人出现致命性的感染和出血。因此,化疗期间的检查,每2-3天的血常规是必不可少的。

  其中白细胞是支撑机体免疫力,如果白细胞下降,人体免疫力就下降,而且会引起粒细胞减少症,而粒细胞减少的结果就是感染,包括消化道、呼吸道和皮肤黏膜都会出现感染。血红蛋白减少,会使血液的运氧能力下降,患者会出现贫血的症状。血小板则主要起着凝血的作用,如果数量减少,就可能出现出血的情况,包括鼻出血、牙龈出血、消化道出血,最严重的就是脑出血。

  从上图可以看出,白细胞变化一般在化疗停药后7天开始,14天左右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到最低,再到21-28天开始恢复正常,了解骨髓抑制的变化主要是可以限定化疗间隔时间在21-28天左右,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及早发现骨髓抑制出现的时间点,以便尽快做出处理。

推荐:转载请注明:化疗副作用之骨髓抑制 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肿瘤问诊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咨询病情可加微信号:19337110035,加微信可得到治疗方案和建议,祝依然抗癌的病友早日康复!

相关推荐
关闭

用微信“扫一扫”